4/3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葬经翼》)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势远形深者,气之府也……势促形散者,气之衰也。”(《管氏地理指蒙》)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前面说过,“气”具有依附性,它是寄托于“形”的,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辨证关系:“形”是“气”的体现,“气”又受到“形”的影响,如果“形”改变了,那么“气”也就随之相应的改变。古人们在科技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对“形”的观察来探索、推断“气”的性质,这就难免给“气”与“形”带来一定的神秘感,当我们揭开它的这一层面纱之后,剩下的只是我们祖先们对大自然探索的科学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图6 最佳地址的选择 总结和经验结晶。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何祚麻《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在明末清初学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论气·气形》篇中说道:“盈天地皆气也”、“由气而化形,形返于气”。可见,“气”与“形”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这里,我们不妨大胆的假设: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气” 是空间中的各种粒子在一种“游离态”下的表现,当受到一定的外界与自身条件所影响时,这些粒子就以一定的结构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形”;同时,“形”也不断的向“气”转化,这种转化既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如我们所熟知的镭、钋等元素具有放射性,还有物质由固态和液态向气态的转化等。那么“气”与“形”二者本身就存在一种对立而统一的关系。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事实上,我们古代的先人已经有这种想法了: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分而言之,曰龙、曰穴、曰砂、曰水。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气无以资,有水无龙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青囊海角经》)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形者神气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神非形气,茫然无归。”(《地理人子须知》)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形”是“气”的载体,是“气”的表现形式;“气”通过“形”表现,并受到“形”的制约。与风水学相关的现代科学主要就是对“形”的研究。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我国先民们把地形总结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科学的高度概括。人们在追求与“地理五诀”达成和谐统一,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与大自然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统一。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3.1 龙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龙者何?山脉也。山脉何以龙为?盖因龙妖娇活泼,......而山脉亦然,......” (《周易阴阳宅》)。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到了平原,没有山体的地方,也是有“龙”的。此时的“龙”已经转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岩土层,地下岩土层也是有走向的。“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撼龙经》)。从地质构造来看,水往低处流,岩层的走向也一样。我们 的成语里也有“来龙去脉”的说法,可见,“龙”是有走向的,“气”依附于“龙”,走向和“龙脉”一致。“龙”也分吉凶,吉龙为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真龙”,能够迎气生气。凶龙为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老龙”、“死龙”,迎接到的气也是不好的凶气。我们通常都说“青山绿水”,“青”就是指山的绿化状况。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就称为“青山”,树木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没有树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山体出现冲沟、滑坡、崩塌等不利于建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风水学认为,“龙”不能断,“龙”断则“气”断。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龙”断处其实就是指地震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的地质状况,是不宜建造房屋的。进一步说,地下岩土层的结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可见,所谓“龙”,就是指我们在建设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质条件,风水学中对“龙”的研究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地质科学的一部分。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3.2 “穴”与“明堂”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穴”是“气”随着“龙”而来所聚集的点,“明堂”才是我们所选择适合我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地点,“古之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名之曰‘明堂’”(《周易阴阳宅》)。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处。而“穴”则往往成为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利于“气”的集聚。“穴”与“明堂”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穴”起到了一个“控制点”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学者所提出的“边缘效应”。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明山与水能够提供给人类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近水,则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则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不能离山太远或离水太远,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体现。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浦江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过,成为传统风水学中的“玉带水”模式,后建立起的众高楼围绕着一个中心绿地,这个中心绿地就可以认为是“明堂”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聚气”的模式。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看,它改善了小区域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其周围土地的经济价值。“穴”与“明堂”的选择其实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选址科学,需要从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