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3.3 砂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周易阴阳宅》)“砂”是构成穴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风水学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兽来命名穴场周围的砂山: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并配以五行学说对砂山所构成的环境做出逻辑的分析判断。风水学的原则是尽可能利用好的地形建设,对于一些不好的地形环境条件做出相应的改造。这里对地形的考虑就涉及到日照、气候、土壤、风向等要素,与现代科学提倡的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吻合。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曲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图7 黄帝陵之风水砂山意象 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地理人子须知》)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除了有靠山(镇山)之外,左右两侧还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山,使整个穴场成兜抱状,来挡住“风”对气场的破坏,达到更好的聚气作用,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时也能够提供给人类一些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图7为黄帝陵的风水砂山的意象,图中的“四神兽”只是从形方面来说,并非是从方位的角度来说的。)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3.4 水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水者,龙之血脉。穴外之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 (《周易阴阳宅》)风水学认为,气也是随着水而走的,有水必有气。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水的依赖也超出于对山的依赖,“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故民间一些地区仍有“阴宅(坟墓)重山,阳宅(房屋)重水”的说法。水的走向,就是“气”的走向。而“气”又是和水的走向相同的。 “气”是贯通于水的,水的流动带动“气”的流动。而不同的水所聚到的“气”所具有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水质清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为凶。水质的不同,即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时,水的性质表现也有所不同,水质良好的地区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比其他地方的好,而有的地区人们患有地方病也与水质有关。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水还具有交通的作用,不论古今中外、内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的水利交通条件的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风水家们当作水来看待,凡是交通便利的城市,经济也较一般地区发达,从历史上看,各个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交通的发达程度相关。前面已经说过,山能够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生存资料,这也正好体现了民间流传的“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水对人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选址时尽量选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选在河道的凹岸,是为了避免洪水的侵袭,别的文献里已经说的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3.5 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同,故不能单纯的说某一物体的方位是“XX”向。在风水家们利用罗经(罗盘)进行选址,或是对某建筑进行定向分金时,就是以其手中的罗盘建立起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从而对穴场进行一些逻辑性的、适用性的分析和评价。看周围的环境是否能够满足“聚气”的要求,即整个穴场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以某一栋建筑单体来说,日照和通风是必须满足的,满足了则为“吉”,反之则为“凶”。我们知道,最好的朝向不是正南北向,而是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略有偏差。在我国,南方地区炎热,日照条件很容易满足,由于潮湿,通风在朝向的考虑上占主要地位,同时要避免过分的日照,故以南偏东15?为吉;而北方地区因为寒冷,日照在朝向的考虑上占主要地位,所以尽量要争取“热轴”的方向(即南偏西15?)来获得热量为吉。进一步说,我国位于北半球,“负阴抱阳”就是指“面南背北”,同样的“负阴抱阳”到了南半球就成了“面北背南”了。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可见,朝向的吉凶选择也是从人的根本生存需要来说的,其本质就是对天文、地磁的选择,所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水模式,不能一成不变。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4 其他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综上所述,风水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其中一些理念被提炼出来成为目前世界上学术界的许多门类。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风水学尊重天地,有“天为父,地为母”的理念,西方学者称为“环境伦理学”;风水学认为宇宙大地有机,追求“人地和谐”、“天人合一”,成为今天社会向我们的号召;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有机建筑”理论和风水文化在理念上的近似相同;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风水理论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现在我们在工作与学习当中,对那些传统的文化置之不理,甚至以偏概全不加选择的批判,这是对我们祖先的一种不尊重,是对我们民族的背叛。我们应当在现在的学习与工作之中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念,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伪存真。让它们的科学性和唯物性浮出水面。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 李远国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一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uBq鸿钰幻维设计网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